4月29日下午,将现代科幻与中国武侠完美融合的长篇小说——《天启》,在杭州庆春路购书中心举办了签售分享会,以“假如明朝有互联网,我们的生活会是什么模样?”这样一个矛盾又有趣的话题开场,本书作者燕垒生、当代文学研究者詹玲、知乎达人临溪主人以及科幻作家张潇出席了本场活动,围绕历史、武侠与科幻展开了讨论。
《天启》由燕垒生创作,新星出版社与八光分文化联合出版,这也是历史科幻“武功院”系列的首部长篇作品。这本书向我们展现了关于历史的一段超凡想象,在高科技背景下融入古风与推理的设定,在历史的基础上增加诸多科幻元素。故事从天启二年开始讲起,一种承载重要通信功能的寄生植物“信藤”接连遭到破坏,身为锦衣卫的方子野被卷入其中。焦头烂额之际,方子野幸得一位神秘人相助。但随着二人调查的深入,发现一切谜团的背后隐藏着一个关于平行时空的惊天阴谋……
(相关资料图)
从短篇到长篇的跨越,一个新的故事起点
提到“燕垒生”的名字,读者们总会想到那些奇诡绮丽的作品,他是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代网络奇幻小说创作者,开启了中国网络小说“玄幻志怪”大主题的先河。他的文字平实却意味深远,故事设定往往大气磅礴,构筑了一个又一个历史感非常强烈的中式架空奇幻世界。但在《天启》这部作品中,燕垒生没有直接创造完全架空的世界,而是运用他庞杂的历史知识,将一个崭新的完全解放科学生产力的大明王朝呈现在我们面前。谈到“将真实历史作为故事背景会不会很难符合科幻设定”这一问题的时候,燕垒生回答:“科幻小说是要用科学态度去幻想没有的事情,不管是过去还是未来都属于科幻。”他谈及用明朝做背景,也是因为历史上的明朝本身就注重科学。此外燕垒生还拿中国古代的科学家徐光启等人举例,指出很多古人都引进了西方的科幻技术,为明朝的科学发展做出了贡献。
通过现场交流,读者们得知燕垒生之前的一些作品,比如《天雷无妄》《天与火》《飘零花》等短篇小说,实际上都属“武功院”系列。受限于体量,短篇始终无法完整地呈现武功院的世界观,为了不让这个备受关注的系列就此沉寂,最终,《天启》作为“武功院”系列的首部长篇被正式带到了读者面前,并且,这个系列会延续下去。
科幻的另一种可能
“科幻是不是完全靠凭空想象来创作?”面对这样的问题,燕垒生用了“画鬼容易,画人最难”的比喻说明科幻还是需要一些现实元素的:“要写科幻不能完全荒诞也不能去胡思乱想,还是要让科幻在现实有着落。”如果将完全没有依据凭空想象的科幻元素直接嵌入故事,很容易显得不伦不类,因此燕垒生选择将现代的高科技产物重新定义,为《天启》量身打造了属于它的科幻定义。
比如,《天启》中出现的存思机就类似于现在的电脑,而信藤就是网络,为了让这些工业和信息时代的高科技产物与书中的历史时空更加贴合,燕垒生甚至还构思了这些物品的历史源流,让人不得不佩服他的严谨性。就像嘉宾临溪说的:“这样也给了明史爱好者更多的想象。很多器物的概念与历史和现代中的物品本质上是一致的。一般的科幻小说只是面向未来,很少放眼过去,《天启》也为读者们提供了科幻与历史的另外一种可能性。”
中国科幻的独特性
现场的嘉宾们还谈到了为什么外国人很难写出正宗的中国题材科幻这一问题。
燕垒生认为主要原因在于视角不同。从外国人角度去看中国的历史,与中国人自己看待历史的方向是完全不同的。中国人本身就看重民族精神,也更了解自己的文化,比如诗词歌赋,我们也有自己的文化自豪感,更容易代入。其他嘉宾也纷纷表示国外作家会特意去抓所谓的“中国科幻性”,容易浮于表面,写出的只是外在的中国科幻。
那么为什么燕垒生写的科幻就如此受欢迎?以燕垒生的《天启》为例,嘉宾詹玲从文学鉴赏方面分析了其中的缘由。她说:“《天启》是思想的文本实验。从文学文本出发产生了一种审美效应。《天启》的独特一方面在于,把武侠和传统文化融入科幻本身就是稀缺性的创作,另外,戏说历史这类题材写出来不会让人感觉不舒服,这是非常难得的。”将中国文化和历史不流于表面地展现在作品中是只有燕垒生为代表的中国科幻作家才能写出来的,因此我们不需要按照外国科幻小说模式去写作中国的科幻,因为我们有真正属于自己的引以为傲的文化内核。
活动最后,现场观众也对燕垒生“武功院”系列的写作抱有许多期待,问到最多的问题就是:这个系列会写多少本?对于这个问题,燕垒生也留了个悬念,他用“生命不止,笔耕不辍”进行了回应。我们也期待在未来他会为读者带来更多充满惊喜的中国科幻作品。
“转载请注明出处”